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甲骨文鄧(登)字解开襄阳凤凰嘴古城为邓国古邓城之谜 组图
返回列表
查看: 102805|回复: 5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甲骨文鄧(登)字解开襄阳凤凰嘴古城为邓国古邓城之谜 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5 2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12-3 11:27 编辑


甲骨文鄧(登)字解开襄阳凤凰嘴古城为邓国古邓城之谜组图
发现石家河文化源于凤凰咀古邓文化又一考古新证
\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研究襄阳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嘴古城蛋壳黑陶杯三年来,一直不解凤凰嘴古城为何会选址和建在山水交叉地形非常复杂的台地之上问题?
据凤凰嘴考古勘探研究结果显示,凤凰咀遗址主体位于一高出四周台地之上,台地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长约700、南北最宽约45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址位于台地中部高地,酷似古亞字形中间外凸的一不规则方形城池,城垣与城壕二者间距普遍在10-15米,以现存地表计算,城垣顶部与城壕底部高差可达7米以上,考古专家推测具有明显的防御工事性质。
11.jpg

22.jpg

凤凰嘴古城遗址台地外形轮廓图
    初步研究认为,凤凰嘴古城遗址,主体建在高出四周台地之上,台地呈不规则椭圆形,呈现出四周外围低中间高的古城整体、具有梯级逐级向上之势,防水抗洪作用之外有登高之意?发现在古邓国疆域内,古建专家利用自然高地或磊筑起黄土高台,建设出具有登高之意的古城建筑,符合鄧国、古登人兼具防洪御敌的邓国都城,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33.jpg
    最令考古人员不解的是,凤凰嘴古城四周环濠之内位于古城中心的T字形壕沟?凤凰嘴古城的城与池相连,符合古代城池建筑的城与池军事防御功能。古今建都建城都是国之大事,肯定会慎之又慎勘察设计,特别是古代风水盛行的时代不可能贸然而建?
    分析,南襄盆地南沿的襄阳龙王镇凤凰嘴,最不缺的是一望无际一展平阳的平地,凤凰嘴古人为何舍弃平地,而把都城建在四面环水纵横交错的台地?如果完全为了防洪的话可以避开水源,建城于多水汇积饱受洪水冲击的高台不说,还把内城分成支离破碎的三地实在令人费解?不知其到底有啥特殊的寓意?
    研究思考中,回想起破译沈岗墓“鄾子鼎”上的鄾字甲骨文的字形,与考古发掘的邓城城池轮廓高度吻合后?考虑龙王镇的凤凰嘴古城遗址,即符合《荆州记》记载疑是“古邓城遗址”,想起凤凰嘴古城会否与古邓国的鄧字有关?
参看破译沈岗墓“鄾子鼎”中与鄾字铭文笔画外形与商周时期憂甲骨文轮廓相符几乎可以重叠,震惊发现鄾子鼎的鄾字甲骨文笔画,居然与考古发掘的樊城北“邓城遗址”轮廓重叠一致。
44.jpg
考古发掘的樊城“邓城遗址”轮廓
55.jpg
襄阳发掘“邓城遗址”长宽比例轮廓图与铭文憂字甲骨文对比图

按照襄阳发掘“邓城遗址”长宽比例绘制图
    沈岗墓鄾字鼎铭文和邓城遗址憂城外形轮廓惊人一致相符证据的发现,成为证明考古专家历来认定的襄阳樊城的邓国邓城遗址是邓子国鄾子国的鄾城考古铁证。如果找到凤凰嘴古城与“鄧”字相符的证据线索,就能够佐证凤凰嘴遗址为古邓城遗址?彻查研究古今登鄧邓字汉字演变?果然发现古是鄧本字的登字与凤凰嘴古城有一定的关系?
66.jpg

77.jpg
    鄧的本字的是登,甲骨文的写法跟现在的登字差不多,上面是两个“止“(指脚)下面一个豆字。研究甲骨文的登字发现,两止一豆的结构将登字一分为三块组合,与凤凰嘴古城环濠之内被T字形壕沟分开的三块地基本相吻合?搜看《探索发现》“襄阳凤凰嘴古城发掘纪实”发现,古城台地发掘有多个房屋建筑基址(未查到凤凰嘴房屋建筑排列图),考虑凤凰嘴古城址如加上纵横排列的房屋建筑轮廓。估计就更像甲骨文登字笔画造型了?
88.jpg
    关于襄阳凤凰嘴古城台地《中国文物报》曾经发表过一张“襄阳凤凰嘴古城台地等高线图”,凤凰嘴古城遗址高台中心有一个外形轮廓酷似亞字笔画的凸起造型。看后激动不已,这凤凰嘴古城遗址高台中心外形轮廓酷似亞字笔画的凸起造型,几乎可以与古城轮廓重叠,不就是甲骨文青铜印铭文的古“登”字吗?
    进一步研究发现,古邓国鄾子国人,有按照国名文字建都的智慧。南襄盆地古邓国域内的凤凰嘴古城遗址,高台四周酷似亞字笔画的凸起轮廓,充分印证建筑在高台之上具有登高之意、以甲骨文青铜铭文古“登”字笔画设计建造的凤凰嘴邓国古城遗址,当是古邓国之都的古邓城遗址。同时佐证樊城北十里之城为鄾子国都城鄾子城。终于解开襄阳两城地望之谜,解开令凤凰嘴古城遗址考古专家头痛的凤凰嘴古城遗址的历史源头和国属之谜。
                                                         2023.6.5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8: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 解开襄阳历史之谜

 邓州征婚交友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6-7 18:21 编辑



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 解开襄阳历史之谜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原文链接:https://bbs.cnhubei.com/thread-4782619-1-1.html
    2021年1月24日收到襄阳市考古研究所长王伟亲自发过来的襄阳市樊城区邓城遗址东两公里沈岗墓发掘出土的青铜鼎和青铜句鑃高清照片及发掘简报绘制的原图等系列资料图,激动的晕了半天,终于可以继续研究关注多年的襄阳邓国邓城考古。
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盖铭文彩图
沈岗墓M1022-2号青铜句鑃之一
《文物》2013年07期--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句鑃铭文图
    说收到个资料照片都晕了半天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十几年来在研究楚文化、楚国、谷国、权国、随国、鄀国历史的同时就一直很关注楚临国的邓国襄阳邓城、山湾、沈岗墓的考古发掘。特别是看到沈岗墓发掘九年后2013年《文物》第7期发表“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就曾小激动过,由于当年发表的资料图片清晰度不够,一直为看不清铭文笔画苦恼?多次求助当年参加发掘沈岗墓的老河口文物局的符德明和老河口博物馆的徐昌寅、襄阳网名叫“一斤希望”的杨一等文物专家,望其能够提供关于沈岗墓青铜器铭文的彩色高清图片,遗憾一直没能得到一张清晰的沈岗墓图片资料之故,所以一直未能深入研究沈岗墓?
    收到盼望已久的沈岗墓珍贵资料图片如到发掘现场、如亲眼目睹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文物,晕过之后开始悉心研究这些承载襄阳千年历史文化的青铜重器。
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铭文组合 图
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句鑃铭文排列 图
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铭文组合 图
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句鑃铭文组合 全图
    经过近一周逐字逐句、一笔一画、反复不断的转着圈圈的放大、排列、组合、的仔细甄别,终于破译十几年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多年来未破译的沈岗墓鄾子鼎青铜鼎和句鑃铭文,并勘误部分与铭文不符的文字,首次破译发现近现代湖北省、襄阳市邓国考古以来关于鄾君、鄾子国、鄾城的文物文字,取得困扰考古专家近百年的重大考古突破。
    2013年《文物》第7期“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 http://www.doc88.com/p-1758985040062.html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释译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铭文为:“隹八月初吉丁亥,□子諆余择其吉金,自作飤緐鼎,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的33字。
    我在研究沈岗青铜鼎铭文发现徐少华教授所译的七个字铭文与青铜鼎铭文笔画不符外,居然还漏译了三个字?2021年1月28日卧马先生破译沈岗墓“鄾子鼎”铭文为:“憂,丁亥,鄾子诩,余择其吉金,自作飤虞鼎,其眉寿无疆,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隹丁巳月初吉”如图36字。
    2021卧马先生破译沈岗墓“鄾子鼎”铭文大意为“在鄾国丁亥之年,鄾国之君鄾子诩(为铸器之事铭记),我在国朝选择上好的吉金,自作飤食虞祭之鼎,祈祷眉寿康健万寿无疆,祝愿憂国子子孙孙永保用之。时在丁巳的四月初吉日”。
     2013年《文物》第7期“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释译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句鑃铭文为“隹正月初吉庚午,□ 子登择其吉金,自乍(作)龢鑃,中雗(翰)且阳(飏),元鸣孔锽(皇),以征以行,叀(惠)闻四方,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2021年1月28日卧马先生研究发现五字铭文与铭文笔画不符外,震惊的发现连“句鑃”的“鑃”字都是错的?破译勘误襄阳沈岗墓M1022句鑃铭文为:“隹正月初吉庚午,鄾子鄧,择其吉金,自作和鋔,中雗麆阳,元鸣孔锽,以征以行,専闻四方。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2021年1月27日卧马先生破译襄阳沈岗墓M1022句鑃铭文的大意为:“在庚午年正月初吉日,邓子国国君鄾子鄧(也为鄧鄾子),选择上好的青铜吉金,自作行军打仗所用的青铜“和鋔”(军中战车所用的如錞于一样指挥军队的乐器),和鋔之中的敲击的鈡锤舌幹又粗又大(如麆阳具),开始鸣响和鋔的鈡锤孔腔内发出震耳欲聋的锽锽之声,用以号令大军出征用以指挥行军,敲击和鋔铜鈡声闻四面八方。愿鄾子国的子子孙孙们,能够永远保护这个鄾国重器”。
    反复研读破译后的鄾子鼎铭文,发现鼎文详细的记载了,鄾国之君、鄾子诩,良辰吉日、自择吉金、铸造宴饮和祭祀之用的鼎器用途、制鼎时间、和未来美好愿望。铭文反映出鄾子国君、安然自得的一派详和之气。从铭文文字看,铸造此鼎时的鄾子国,并没有亡国之危,鄾国国君任然可以安然自得的铸造钟鸣鼎食的青铜器,国君任然可以鄾国、鄾子之名称呼。因为铭文中只字未提及楚国楚字和楚事,所以分析此鼎的铸造年代,当在鄾子国未亡的春秋早期,起码可以提前到,公元前703年楚巴国联合攻灭鄾子国之前。
    之外,沈岗墓M1022号墓及相关墓葬,能够葬在鄾子国都城鄾城之侧,说明墓葬的葬亡时间也当在公元前703年楚巴国联合攻灭鄾子国之前。不可能在被楚巴联合攻灭鄾子国和鄾子君臣弃城而逃的鄾子国亡国之后。
    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铭文明确的鄾子邓的邓国子国国君以鄾子鄧自称,选择青铜吉金制作指挥鄾邓大军行军打仗的青铜“和鋔”,也印证,这个时间的邓子国鄾子国尚存未亡。
    破译完“鄾子鼎”中与鄾字铭文笔画相符之外,更令人震惊的是铭文中被襄阳市考古专家用X光片鉴定为“垫片”的两个不规则的长方体铭文笔画外形与商周时期憂甲骨文轮廓相符几乎可以重叠之外,鄾子鼎铭文的字迹笔画,居然与考古发掘的樊城“邓城遗址”轮廓重叠一致。
考古发掘的樊城“邓城遗址”
按照襄阳发掘“邓城遗址”长宽比例绘制图
襄阳发掘“邓城遗址”长宽比例轮廓图与铭文憂字甲骨文对比图
    这是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也是我破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事儿?鄾字和憂城外形轮廓惊人一致相符的系列证据的发现,可谓襄阳邓国、邓城遗址、鄾子国、鄾城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这一发现可以成为2800襄阳市建城史的出土文物文字考古证据之外,确凿的鄾子文字能够确证考古专家历来认定的襄阳樊城的邓国邓城遗址,为邓国子国鄾子国的鄾城。
    因为,关于春秋时的邓国究竟在今何处?古邓国之都的邓国邓城,与邓国子国鄾子国之都鄾国鄾城的邓城,自公元前703年楚国灭鄾子国,公元前678年楚文王伐申灭邓后的2700年以来,楚文化研究专家,史学考古专家们一直没有真正捋清过?
    特别是近现代,随着襄阳山湾、蔡坡邓国墓考古发掘、及襄阳邓城周围、沈岗墓、余岗墓、团山等考古发掘以来,因为缺乏,鄾子国鄾君鄾城的文物考古证据,自1954年石泉到武汉大学历史系工作开始古代荆楚地理研究七十多年来,众多考古专家在没有确切找到鄾子国一定在原襄阳县张湾镇的文物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一直有以武汉大学石泉教授、襄阳博物馆叶植、襄阳考古所陈千万、王先福等一大批襄阳文物考古专家为主的古邓国、古邓城在襄阳樊城的邓城遗址说,几乎一边倒的占据了襄阳七十多年来邓国邓城考古全程的主导地位。但是关于襄阳县张湾人古称鄾子,为鄾子国、及穰县、邓县、为邓候吾离之国的湖北河南之争也从未停止过?真正的鄾子国的鄾都鄾城在哪儿,至今任然是个千古之谜?
    经过用北斗卫星地图实测,位于樊城西北的邓城遗址之侧发现“鄾子鼎”和“憂字城”铭文的文物考古证据,与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成书于元嘉十四年)所载:“樊城西北,有鄾城。鄾城西北行十余里,邓侯吾离之国,楚文王所灭,今为邓县。邓城西百余里,有谷伯绥之国”。与《太平寰宇记》卷145襄州邓城县“鄾城”条云:“即古鄾子之国。邓之南鄙”。《方舆纪要》卷79襄阳府襄阳县“邓城”条附“鄾城”引《寰宇记》云:“鄾城在邓城南八里”。等历史记载的樊城、鄾城、邓国、谷国的地理位置一致相符。
“鄾子鼎”中襄阳市考古专家用X光片鉴定为“垫片”的两个不规则的长方体铭文笔画外形与商周时期憂甲骨文轮廓相符几乎可以重叠之外,鄾子鼎铭文的字迹笔画与考古发掘的樊城“邓城遗址”轮廓重叠一致。与历史记载的樊城、鄾城、邓国、谷国的地理位置一致相符。之外与南距邓城10公里、出土“邓公乘鼎”、“邓公牧簋”等明确铭文为邓公的山湾墓为邓国邓公之墓山湾墓地区域为古邓国的邓城遗址相符,同时与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成书于元嘉十四年)记载:“樊城西北,有鄾城。鄾城西北行十余里,邓侯吾离之国,楚文王所灭,今为邓县”,系列考古文物文字证据链可以共同印证襄阳市今樊城西北行十余里为鄾城,鄾城以北山湾墓区域为吾离之国古邓国均能够吻合相符。
系列考古证据链形成,襄阳张湾镇樊城至沈岗墓邓城遗址为古鄾子国,襄阳山湾至林扒、邓州、穰县为古邓国,邓国东北的南阳为古申国,襄阳东南枣阳随州为唐国随国,襄阳以南宜城为罗国、襄阳西南南漳为古卢国、汉江襄阳以西为谷国之地的鄾、邓、申、唐、随、卢、谷、绞、鄀、楚、阴十一个诸侯国间的无缝链接,充分证明历史上楚文王借道邓国伐申灭邓的楚国丹阳在鄾子国以北,邓国以西,已经发现鬻拳墓、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老河口为五十里楚国丹阳之地。
    篇幅关系,暂告一段。欢迎继续关注下篇:之.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铭文文字例证篇
                                          之.破译樊城沈岗墓句鑃铭文文字例证篇

                                          2021年1月28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 卧马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8: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1鄾子鼎(諆余鼎)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邓州门户网会员照片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6-7 18:24 编辑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1鄾子鼎(諆余鼎)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昨日发表《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解开襄阳历史之谜》研究文章,将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十年前所译33字的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盖铭为36字的“鄾子鼎”铭文:“憂,丁亥,鄾子诩,余择其吉金,自作飤虞鼎,其眉寿无疆,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隹丁巳月初吉”之后,心里不免忐忑,从程序上说,破译出古简帛青铜铭文仅仅只是辨认出了青铜鼎铭文上的文字,对错与否最关键的是需要拿出与青铜铭文相符的文字演变传承证据,为了便于列举特将围绕圆形鼎改外圈的铭文,按照纵向容易辨识的角度,划分五列并编上序号如下图。
襄阳市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编号图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与卧马先生释译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铭文译文对比图
    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编号1、22号字,《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 解开襄阳历史之谜》研究文章已论,以下依序列举4、6、15、32、33号六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证据。
    2013年《文物》第7期“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上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沈岗墓M1022-1号青铜鼎4、5、6号铭文释为“□子諆”,没能破译认出关系到墓葬人国属的4号字?
    经过仔细甄别发现,这个看似繁杂的字,其实很眼熟,特别是在邓国属地的襄阳,这个左右上下组合的(邑+大+‘似首’+人)的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鄾子国的“鄾”字?我第一次看到就认为像鄾,因为铭文不清,一直没有详论。
沈岗墓M1022-1号鄾子鼎盖铭文与鄾子諆该诩金文演变字例对比图
    参看清华简《楚居》2017勘误释注之鄾郢庐郢那郢朋郢考 图 http://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910258741


    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的憂和鄾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发现襄阳沈岗墓1022-1号鄾子鼎4号字铭文笔画中的(邑+大+‘似首’+人)的铭文与鄾字演变相符,当为鄾字。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青铜鼎上的铭文与鄾字笔画相符之外,更令人欣慰的是,鄾字的破译解读,与古邓国历史上的子国中,只有一个“鄾子国”的历史史实相符。
    鄾子鼎铭文6号字字迹笔画很清晰的左右组合,左部为上无点的言字金文无疑。右边是一上一下两个酷似“π”的(言+π+π)笔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其释译为“諆”字?,就是看上去很怪的字可难坏了本尊?
    翻江倒海在脑海里找不到这个有两个π的字是什么字?之外也没有查到与“諆”相符的甲骨文金文篆字演变证据?因为徐教授未详细举证释译为“諆”的证据,为此真是犯了大难?最后用淘汰法寻找答案?
    首先考虑圆周率π诞生和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得出圆周率π应该介于3.1315926和3.1415927之间,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355/113和约率22/7(分子/分母)。他的辉煌成就比欧洲至少早了近千年。首先淘汰了与π的关系。









    除π之外,怀疑过似古同“莘莘”的“詵”字、似应该的“该”字、“诽谤”的诽字和自诩的“诩”字?经过反反复复一一比较对比,最终一个个淘汰右部两个π字弯曲笔画可以上下呼应的该字和找不到文字演变证据的諆字,确定当是与“诩”、与“羽”笔画演变相符的“诩”字。需要说明的是,在先秦文字未统一的古代,文字书写灵活多变,很多简帛、青铜铭文即可正写、也可反写的缘故。如果把羽字左转90度,就与铭文6号字笔画重叠相符了。
    说完鄾子諆,说下“湖北襄阳沈岗墓地M1022发掘简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译为“緐”编号15号破译为“虞”字。15号字的笔画很清楚上虍下加一个圈带尾巴的糸部。放大一笔一画的辨认查对与徐教授所译的“緐”的每字笔画对不上?
     研究后边的带圈的小尾巴发现,这个圈和小尾巴与“虞”字下部与吴的(口+夨)金文演变相符,反复研究认为当释译为“虞”字。
    下边接着说编号为32、33号字。因为32、33号字铭文,上有一点太小、只有下边一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将其释为缺少一撇的八字?这样释译也缺乏文字演变证据?俗话常说的“八字没一撇”的八字不管是缺少哪一笔都不可能是八字?
仔细放大辨认铭文发现,上边的一点笔画虽小,所占的间隔位置并不小,加上后面的铭文是月份的月字,综合研究认为这个写的小的一小点与干支纪年的丁笔画是相符的,再与后边看似乙,似巳的演变神似接近,符合释为“丁巳月”的农历四月份的“丁巳”二字。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破译的襄阳沈岗墓“鄾子鼎”中的“憂”字和“鄾子国”的“鄾”字,在籀文的古文字演变中相通如上图,“憂”和“鄾”都是指春秋传的“邓国地”。列举完破译勘误的“鄾子鼎”铭文甲骨文金文演变字例如释重负。
    请关注和读到2021年1月28日卧马先生破译沈岗墓“鄾子鼎”铭文为:“憂,丁亥,鄾子诩,余择其吉金,自作飤虞鼎,其眉寿无疆,憂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隹丁巳月初吉”释译的考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和网友读者朋友们,发现不确不准的字予以批评指正为谢。
    欢迎继续关注: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1022-1号“鄾子鼎”铭文文字例证篇的续篇“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1022-29号“句鑃”铭文文字例证篇。

                                               2021年1月29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 卧马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29龢鋔(句鑃)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邓州房产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6-7 18:29 编辑



破译襄阳邓城沈岗墓M1022-29龢鋔(句鑃)铭文文字例证篇 组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前天发表《破译樊城沈岗墓鄾子鼎句鑃铭文发现邓城为鄾子国鄾城解开襄阳历史之谜》研究文章,将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十年前所译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句鑃铭文破译为“唯正月初吉庚午,鄾子鄧,择其吉金,自作龢鋔,中雗麆阳,元鸣孔锽,以征以行,専闻四方。子子孙孙,永保是尚”。共同发现含一字多译的“隹、□、登、乍、鑃、翰、且、飏、皇、叀、惠”十一字错误,破译勘误为“唯、鄾、鄧、作、鋔、麆、専”。为释勘误之疑,严格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论:“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是独体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而“字”是由独体字组合的合体字,包含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所言文字之理,以下从一笔一画的偏旁部首点画细节上介绍破译勘误之据。为了便于列举特将有点乱的42字青铜句鑃铭文,按照行文1-42顺序编号如下图。
襄阳市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铭文编号图
破译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句鑃为龢鋔铭文译文对比图
    先说说照葫芦画瓢类常识性的释译之误的1、16号的隹、乍二字。这两个字的释译看起来与句鑃铭文的写法一模一样,而隹乍二字在甲骨文金文文字演变早期是唯和作字,这样照葫芦画瓢的释译,实际是与古文字演变释义不符的错字,所以当直译为唯和作字为准。
    再说下发掘简报中26号的皇字的释译,句鑃铭文中26号字笔画清晰是(金+皇)字,不管皇是否与锽通假通用,都不存在狗尾续貂的补译个皇字。还有24号专家补译的飏字、34号的惠字,24号字(阝+昜),34号字下没有心部,本来释译的阳和叀基本上是对的,因为专家不自信凭空又加上与铭文笔画不符的风和心后,反而画蛇添足的错上加错了。研究认为对待出土文物的简帛铭文文字,任何专家都不能自以为是的任性妄为,只有原汁原味尽可能的如实辨识翻译出土文物的文字笔画结构,才能真实的读懂和还原历史真相。
    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铭文中编号为8号字,从排列位置和行文内容上都很重要,是关系到青铜器国属的关键文字?发掘简报曾国负责文字释译的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没有译出?经过放大仔细能够辨认出似(丩+、+、+冫连右半口+如臼下横断开)的组合笔画。
    综合研究“句鑃”铭文中8号字与“鄾子鼎”铭文的憂、鄾铭文、及忧、憂、鄾字的商周以来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的各种不同写法,发现在忧、憂、鄾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字例中,能够找到“句鑃”铭文8号字中的如“丩”之形,(+、+、+冫连右半口)、(臼下横断开)的如首似目的憂字甲骨文之貌等笔画结构。虽然没有找到笔画相同的字例,但从文字构成上综合分析当是不同写法的忧、憂、鄾的鄾子国的鄾字。鄾字的破译解读能够与下部的邓字、与同在邓国子国、同一墓中出土的“鄾子鼎”中的鄾子国吻合对应,并可互为佐证。
    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铭文中编号为17、18号的字,是考古发掘简报命名“句鑃”文字依据的字。放大细看17号字右下册部弯曲排竖笔画后发现译为“龢”字准确无疑,后边18号的鑃字问题就大了?
    “鑃”是古乐器,形似铎铃,以木槌敲击,祭祀和宴乐时用。
     反复查核18号铭文与“鑃”字演变,找不到隹部和释译为“鑃”字文字证据?之外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发现有文字研究专家撰文将此字释译为“鐸”的?铎字笔画也与铭文笔画不符?发现这个连“句鑃”的“鑃”字都是错的之后,为了找到这个字到底是什么字可真难坏个人了?
    多日研究左右结构的钅部、上下组合的金部所有字,都没有一下找出与铭文对应的完整字例?最后在研究谗言的“谗”(讒)
字时,意外发现谗字金文上下两个兔的毚部上部的笔画与句鑃18号字铭文上部相符。
    毚字的演变中,不细看是一上一下两个兔字,细看会发现,两个兔字的写法并不同。《康熙字典》关于免字,解读是从兔脱其足。句鑃铭文中的18号字上端,明显只有一个兔字,并且是一个无尾巴之兔,铭文书写笔画很形象,貌似一个撒开四腿奔跑起来的兔子状貌。因为无尾巴,所以可作金文毚字上部无尾巴的之“免”字解读。这样上免+下金,就铭文笔画就与鋔字结构吻合相符是个鋔字了。再查金部文字中确有“金+免”的鋔字。
    细查鋔(wǎn)字,1、古同“挽”,牵引。挽:輓(wǎn)字古字从“车”,免声。《说文》輓,輓车也。《广韵》或輓之,或推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前牵曰輓。”娄敬脱輓辂。《史记·刘敬传》转粟輓输以为之备。《汉书·韩安国传》。
    “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右边为“禾”字,此处表示读音。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调和、和谐。“龢”字在春秋以前频频使用,进入战国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龢字还有:古代音乐术语。指单纯以吹奏乐器演奏。(文言)车铃。古代军队营垒之门。古乐器。古军乐器錞于。古乐器。小笙。
    錞于,亦作錞釪、錞。我国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国语·吴语》:“鼓丁宁、錞于、振铎”。《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郑玄注:“錞,錞于也”。《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国语·晋语五》:“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韦昭 注:“錞于,形如碓头,与鼓角相和。
    查实句鑃18号字为“鋔”为17号为“龢”字后,古同挽輓的鋔字与“前牵曰輓”的鋔輓之用的鋔字,与“龢”组合搭配的“龢鋔”之意之用就与“句鑃”铭文的17、18、19、20号“以征以行”字意吻合相符了。
    最后说下沈岗墓考古简报中21、22号破译为“麆阳”的“麆”字。句鑃铭文中21号字笔画繁杂与武汉大学徐少华教授释译的“且(祖)”笔画相去甚远。放大细看为(六+圈+圈下带点+且+寸)?这个字不是且祖会是啥字看的令人很蒙圈?



    研究发现这个字的笔画与(鹿+且)的麆字笔画接近相符。麆cū古通“粗”。麆从鹿且声,此处为会意。且者,男根也,鹿助阳,义通“粗”,谓且之勃起状也。
    再查阳字的36个详细释意中:1、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2、日光照得见的一面,向阳部分,3、太阳;阳光,4、物体的正面,前面,5、男性生殖器等等。
    作为一个男性,研究释译青铜重器的“句鑃”铭文,没想到居然研究到与男性生殖器有关的“麆阳”之意后哈哈大笑中恍然大悟。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带舌铜铃图
带舌的古铜铃 图
    看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带舌铜铃,和带舌的古铜铃的铃舌图形,勿用我多说,任何一个成熟男性也一定会理解“句鑃”铭文中的“麆阳”之意和佩服古人遣词造句和用词的精妙形象准确。
句鑃 铭文
沈岗墓M1022-29号铭文图片与绘图合图
    综合研究认为破译出的“龢鋔”,是军中战车上使用的如古代錞于和现代号角之类,靠敲击发出的声响指挥军队行军打仗之用的军用乐器。因为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铭文中即没有句鑃的“句”字,也没有命名为句鑃的“鑃”字,所以认为沈岗墓M1022-29号青铜钟器当命名为“龢鋔”更为恰当?之外从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青铜器上端破损的迹象看,当是由内向外用力形成,分析“句鑃”腔内完整使用时应该有敲击所用的铜舌。
    破译出沈岗墓M1022-29号“句鑃”为“龢鋔”及“麆阳”之意后,再来理解用以指挥军队进退的龢鋔”铭文大意:“在庚午年正月初吉日,邓子国国君鄾子鄧(也为鄧鄾子),选择上好的青铜吉金,自作行军打仗所用的青铜“和鋔”(军中战车所用的如錞于一样指挥军队的乐器),和鋔之中的敲击的鈡锤舌幹又粗又大(如麆阳具),开始鸣响和鋔的鈡锤孔腔内发出震耳欲聋的锽锽之声,用以号令大军出征用以指挥行军,敲击和鋔铜鈡声闻四面八方。愿鄾子国的子子孙孙们,能够永远保护这个鄾国重器”,就字通句顺与铭文内容相符为名副其实的龢鋔”了。
    最后请关注和读到2021年1月28日卧马先生破译沈岗墓“龢鋔(句鑃)”铭文为:“唯正月初吉庚午,鄾子鄧,择其吉金,自作龢鋔,中雗麆阳,元鸣孔锽,以征以行,専闻四方。子子孙孙,永保是尚”的考古专家和古文字专家老师和网友们,发现不确不准的字例予以批评或指正为谢。

                                          2021年1月30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 卧马居


      考评:系列考古证据链形成,襄阳张湾镇樊城至沈岗墓邓城遗址为古鄾子国,襄阳山湾至林扒、邓州、穰县为古邓国,邓国东北的南阳为古申国,襄阳东南枣阳随州为唐国随国,襄阳以南宜城为罗国、襄阳西南南漳为古卢国、汉江襄阳以西为谷国之地的鄾、邓、申、唐、随、卢、谷、绞、鄀、楚、阴十一个诸侯国间的无缝链接,充分证明历史上楚文王借道邓国伐申灭邓的楚国丹阳在鄾子国以北,邓国以西,已经发现鬻拳墓、楚文王墓、楚武王陵的老河口为五十里楚国丹阳之地。

参看:2014年岱之野质疑襄阳邓城遗址:闲探“邓城”与“鄾城”(1-7)
2014-03-23  《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eb61eaf40101g3ro.html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4 1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鄾”字解开凤凰嘴古城四周环濠内T字形壕沟之谜

 邓州人才招聘网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10-14 13:55 编辑

甲骨文“鄾”字解开凤凰嘴古城四周环濠内T字形壕沟之谜 图文
卧马先生··李敦彦
    凤凰嘴古城遗址考古中,最令考古专家疑惑不解的是四周环濠之内位于古城中心的T字形壕沟?
    2023-6-5 日关于“甲骨文鄧(登)字解开襄阳凤凰嘴古城为邓国古邓城之谜”考论中,主要从甲骨文鄧(登)字笔画及凤凰嘴亞字形台地结构方面研究,初步解开襄阳凤凰嘴古城为与邓国鄧字相符的古邓城之谜。并未深究凤凰嘴古城遗址中心的T字形壕沟问题?
    四月之后再次回看襄阳凤凰嘴古城发掘图,研究古邓城遗址旁沈岗墓地鄾子鼎铭文、邓城遗址,综合分析位于南襄盆地南沿的襄阳龙王镇凤凰嘴,一望无际一展平阳的平地,凤凰嘴古人为何舍弃平地,而把都城建在四面环水纵横交错的台地?如果完全为了防洪的话可以避开水源,建城于多水汇积饱受洪水冲击的高台不说,还把内城分成支离破碎的三地,在古城遗址中心深挖出T字形壕沟造型,终于悟解凤凰嘴古城遗址中心的T字形壕沟之意?
1111123.jpg
凤凰嘴古城遗址中心的T字形壕沟图
襄阳发掘“邓城遗址”长宽比例轮廓图与铭文憂字甲骨文对比图
《襄阳沈岗东周墓》鄾字字源图.jpg
憂字甲骨文对比图
《2023襄阳襄州凤凰咀》古城与鄾字甲骨文重合图.jpg

凤凰嘴古城遗址外围的城池轮廓T字形壕沟憂字甲骨文外框人字笔画重合图
    研究凤凰嘴古城遗址外围的城池轮廓,发现左小右大呈现不规则的卧梯形之内的城址,都是左小右大基本规矩的卧梯形结构,均与“鄾子国”的“鄾”字外围笔画相符,简单旋转鄾字外框及人字笔画。放大至凤凰嘴古城遗址梯形城址中心被考古专家称之为T字形壕沟,与鄾子鼎铭文内部的“人”字笔画居然惊人的重合相符。
    研究认为T字形壕沟说,仅是考古专家按照外文“T”字造型描述定义的壕沟样式,未发现未考虑与中国甲骨文“人”字笔画相符问题?从国属、古今历史文化、文字演变的角度考虑,与甲骨文“人”字笔画相符的“人字形壕沟说”比“T字形壕沟说”更贴切相符。
    综合考虑,襄阳凤凰嘴古城遗址,地临古邓国、古邓城遗址,和鄾子国、鄾城遗址,历史上的鄾国古为邓国子国邓鄾一家、鄾邓同宗同源的历史渊源,襄阳凤凰嘴古城遗址上下立体呈亜字形结构可解古鄧登之意,重合鄾字甲骨文笔画的凤凰嘴城池造型,终于可以为武汉大学凤凰嘴遗址考古专家们合理的解开即符合古鄧字甲骨文笔画造型、又符合甲骨文鄾字笔画、且有符合甲骨文鄾字内部人字结构的人字形壕沟”等襄阳凤凰嘴古城遗址符合邓国、鄾子国历史演变和“襄阳凤凰嘴古城遗址为何建T字形壕沟”的考古之谜?
                                             2023 10 14    于老河口 卧马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 1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邓国古邓城历史解开襄阳凤凰咀新石器蛋壳黑陶杯考古之谜 图文

 邓州民生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 于 2023-12-3 11:18 编辑



古邓国古邓城历史解开襄阳凤凰咀新石器蛋壳黑陶杯考古之谜 图文
--发现石家河文化源于襄阳凤凰嘴邓文化考古证据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与襄阳龙王镇凤凰咀蛋壳黑陶杯对比图 设计制图 卧马先生
    蛋壳陶:首次发掘是1930年,由当时中央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科考队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掘城子崖遗址时。蛋壳陶因“其形式的轻巧、精雅、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优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已经发掘便惊为天人。六十年代,在山东姚官庄遗址中,考古学家门又一次发掘到蛋壳陶,蛋壳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龙山文化是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三千九百至四千四百年。
    2020年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出土蛋壳黑陶高柄杯的消息不胫而走震惊湖北考古界,来历不俗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以来,一直困扰凤凰咀的考古专家们,不知道这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如何来到千里之外的汉江中游襄阳凤凰咀古城遗址的?
    龙山文化之源的山东章丘龙山镇与襄阳襄州龙王镇凤凰咀遗址可是千里之遥,直线距离远达1400里,相距千里的两地,有何历史文化渊源会出土同宗同源的蛋壳黑陶高柄杯?这些造型独特的器物是否来自龙山文化之源的山东章丘需要与之相符的考古依据?让襄阳的考古专家们举棋不定,一直没有找到准确论定证明襄阳城市之根的考古证据?
    因为研究楚文化、研究邓国、鄾子国、邓城、鄾子城的历史演变,所以很关注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通过研究山东章丘龙山文化与古邓国之域的襄阳襄州龙王镇,终于找到解开襄阳凤凰咀蛋壳黑陶高柄杯历史之谜证据。
    山东章丘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与襄阳凤凰咀卫星地图 相距千里山东章丘与襄阳凤凰咀遗址,如果没有历史文化渊源,四千多年前不可能传承蛋壳黑陶杯这样技术含量极高的制陶技艺?
    研读《太平御览》卷78发现,“有妫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生炎帝”。卷79引《春秋元命苞》云:“女登生神农”,登即邓,有妫即有妫,为舜之祖。黄帝时有臣子邓伯温,当是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第一个男性酋长,曾随黄帝与蚩尤作战。邓部落遂成为黄帝的主要部落联盟成员。其居留地据《路史》载“黄帝臣邓伯温国,当在兖州府境”,即今山东兖州一带。
山东章丘龙山文化与邓伯国兖州卫星地图
    发现古邓国之先祖邓伯温国居地在今山东兖州的线索,继续追查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诞生地山东章丘地望后大喜。没想到龙山文化源头的山东章丘居然与邓国先祖邓伯温国居地兖州土地相连,两地直线距离仅55公里。这一研究发现成为论证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源于山东章丘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来源的直接关联证据。
    邓国迁徙演变,夏初,邓为“仲康子国”,即夏王仲康之子的领地,为姒姓所代。今河南登封东南三十五里的郜城镇及登封为登人居地而得名,说明登人已由山东兖州西迁于此。商初,有芬氏首领登恒为商汤驾御车辆,说明这支姒姓部落的首领已沦为商的臣隶。商高宗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考河北之邓的所在地,《括地志》释:“故邓城,在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即黄河北岸孟县西境的邓城,而轵在邓城之西今济源东境,亦即秦庄襄王取魏的邓、轵二县。大约在周灭商时,子姓之邓为土方之隗姓取代。周灭商后,大封姬、姜二姓于中原,追随周灭商的庸、徽、蜀、发、濮、彭、卢等国,则被挤往西南贫瘠山区,邓当在其中,故陕豫之交发现隗姓之邓的锏器。周初,邓国为隗姓之邓。大约周昭王以前,曼姓取代隗姓之邓。西周中叶以后,邓自从邓林迁今湖北襄阳西北二十里之邓城,西与楚、巴,南与濮相邻,成为周王朝南部领土。周代铜器中有登尊、登鼎、登伯盨、邓孟壶、邓公簋等,应是曼姓邓国贵族的铜器等基本传承有序。
    俗话说:“技不压身”,龙山文化的邓氏先祖,掌握了高超的制作蛋壳黑陶杯技术,不管其后裔迁徙到哪里,就会把技术传播和传承到哪里。综合研究认为,位于襄阳西北的凤凰咀古城,符合古邓伯由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章丘兖州、一路迁徙到河北、河阳、登封,又从邓州的邓林迁于今湖北襄阳西北凤凰咀古城的古邓城的邓人迁徙演变路线过程。
    煤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煤山公园内,襄阳凤凰咀古城出土煤山文化特征的陶豆,符合古邓伯由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章丘兖州、一路迁徙到河北河阳(孟县西,与汝州市煤山文化遗址相近相临)、登封,又从邓州的邓林迁于今湖北襄阳西北凤凰咀古城的古邓城的邓人迁徙演变路线过程。
    襄阳凤凰咀遗址发掘出土蛋壳黑陶杯,不仅与古邓国迁徙演变历史源流相符,且龙王镇的镇名、前王村的村名、蛋壳黑陶杯,与千里之外的龙山镇、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惊人的吻合一致,也从一个侧面恰恰印证襄阳的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与龙山文化一脉相承。不然远在山东章丘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传到千里之外的襄阳凤凰咀来。
    关于凤凰咀遗址历史文化源头问题:武汉大学凤凰咀遗址考古队带队单思伟博士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对已出土的陶鼎、罐、陶豆、红陶杯、圈足盘、缸、鬶、瓮棺、陶羊、玉锛、玉壁等较多与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小型玉器、绿松石饰件文物分析,确定该遗址距今5200年至3900年,主体年代属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煤山文化。
    因为石家河文化中没有关于龙山文化特征的蛋壳黑陶杯,所以从龙山文化特征的蛋壳黑陶杯分析,凤凰咀遗址不仅没有源于石家河文化的可能外,还有石家河文化源于凤凰咀文化的可能?
    2016年研究中就发现石家河文化与楚武王沈鹿会盟历史有关。因为邓国是参与沈鹿会盟国之一,所以石家河考古中能够出土与邓国历史文化特征的器物。凤凰咀遗址不仅出土石家河文化特征器物,还出土制作技艺高超的蛋壳黑陶杯,及制作技术超石家河的彩色陶羊、南阳盆地的凤凰咀有独山玉石材料资源等考古证据印证石家河的部分器物来自凤凰咀的古邓国。印证石家河文化源于襄阳古邓国的凤凰咀文化。
    蛋壳黑陶高脚杯的出土,是解谜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遗址文物、文化源头的关键性文物考古证据。是佐证邓州市襄阳古邓国域内凤凰咀古城遗址之城是古邓城遗址文化源于龙山文化、源于煤山文化,佐证石家河文化源头在古为邓国凤凰咀的重要文物考古证据。
                                                        2023 6 1

襄阳襄州区龙王镇凤凰咀古城遗址图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 襄阳凤凰咀古城遗址发掘纪实
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2022/03/19/VIDEI5oeJOJ1pfXjlHdUv3B1220319.shtml  
凤凰咀遗址出土陶鼎、罐、陶豆、红陶杯、圈足盘、缸、鬶、瓮棺、陶羊、玉锛、玉壁视频截图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