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鸭鸭 发表于 2020-4-7 02:21:07

《隆中对》落选最新部编版教材,与南阳、襄阳两地相争有关吗?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和三国迷来说,这段文字太熟悉不过了,千百年来,《隆中对》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和典范价值的旷世奇文,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然而,2019年秋季执教九年级语文教学的老师们再次失望地发现《隆中对》并未入选部编版教材。仔细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回复,并结合当前实际,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1 减轻学生文言文背诵负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隆中对》便和《出师表》一起进入了人教社的初中语文课本当中。1988年,因“减轻中学生文言文过多的负担”,《隆中对》被从初中的第六册里删除。“2001年10月,《隆中对》经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审专家组评审通过,确定编入初中第三年级语文课本第六册。2003年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的《语文》正式发行了。”然而,从2018年秋全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再次使用以来,很多读者关注到《隆中对》再次被踢出了语文课本。纵观九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曹刿论战》、《出师表》、《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篇篇都是精品,也极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况且九年级作为升学年级,减少文言文背诵负担也是势在必行。



02 相关类作品的补充虽然《隆中对》被取缔,但是整个部编版教材中涉及诸葛亮的文章也很多。七年级上册的《诫子书》篇幅短小、读背起来朗朗上口,作为一篇求学、治世的名篇,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七年级下册的《陋室铭》当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对诸葛亮也有简单的介绍。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作为一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文章,还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同时,在九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还补充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片段,并用小字对“隆中对策”做了简单介绍,可见编者还是极为用心的。不过,遗憾的是“三顾茅庐”片段比起《隆中对》来,在文言文的韵律节奏感、语文教学的具体目的及文章结构等方面还是稍逊一筹。


襄阳学子朗诵《诫子书》03 “躬耕地”之争的风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出师表》中诸葛亮委婉自谦介绍自己身份的一句话,但也给后世造成了一个千古谜题。近些年来,南阳与襄阳“躬耕地”之争也愈演愈烈。曾经襄阳市(当时为襄樊市)为了使《隆中对》重返中学课本所做的种种工作被披露后,在南阳地区引起了掀然大波。南阳市甚至举行了“捍卫历史,尊重史实,诸葛亮南阳躬耕地万人签名活动”。与《隆中对》入选同一课本的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中的“南阳”在课本中被注释为“襄阳一带”。此解同样在南阳引起大哗。虽然襄阳方面一再认为“躬耕地在南阳郡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已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也是史学界公认的结果”,但是目前还是缺乏相关的实物证据,并未让南阳人信服。所以,删去《隆中对》可能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争端。


04 近些年“翻案”风波的影响毋庸置疑,《隆中对》作为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战略蓝图”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荆州之地难以防守,是曹操、孙权都极力想夺取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失手;益州之地易守难攻,便于守成不利于主动出兵,所以诸葛亮多次北伐路途艰险、粮草难以为继;荆州、益州两边分兵,使得兵力分散,收尾不能兼顾,当关羽被吕蒙暗中偷袭时,已无法救援等等。对此,近些年很多网友也对此提出了质疑,包括东吴与鲁肃版《隆中对》、曹魏毛玠版《隆中对》进行对比,指出诸葛亮并无高明之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大肆神化了诸葛亮,《隆中对》作为千古名对也具少了很多说服力。不得不说,要站在特定的历史中去品味历史。《隆中对》虽有缺陷,但在当时还是让刘备有了完备的战略规划、最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名篇,也是诸葛亮雄才大略的集中表现。总之,我们觉得还是稍有惋惜,如有可能,还是呼唤《隆中对》能够回归语文教材。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点击发表评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隆中对》落选最新部编版教材,与南阳、襄阳两地相争有关吗?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