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迁移解放邓州突破口区域坟墓的通告!(附安置补助办法)
关于迁移解放邓县突破口区域坟墓的通告各涉坟户主:
为加快推进解放邓县突破口项目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服务广大市民生活,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启动解放邓县突破口项目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的规定,市政府决定对这区域的坟墓进行迁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迁移坟墓位置: 东至护城河,西至东升路,南至仲景路,北至护城河。
二、 迁移时间:自2019年10月14日至2019年11月13日,时间一个月。
三、 补助标准:单坟补助2500元,双坟补助3500元。
四、迁坟安置办法:涉坟户主在规定时间内迁出的,在领取补助后,自行将坟墓迁移到龙堰乡周营村四组、新建成的坟幕集中安置地,户主也可以自行迁移至自主选择的墓地。
五、 无主坟的处理办法:凡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故不迁移坟墓的,依照有关规定,按无主坟处理。
六、迁坟程序:自2019年10月14日起,涉坟户主到花洲办大东关居委会申报,联系对接迁坟事宜,领取迁坟补助后,在规定期限内迁移完毕。
七、 请广大涉坟户主积极支持迁坟工作,也请广大群众相互转告,及时通知告知涉坟户主,共同将迁坟安置工作做好,大东关社区联系人(素材中不清晰,现场通告有电话)
花洲街道办事处大东关社区居委会
2019年10月14日
一是要以“突破口”为突破口,撕开古城建设口子。“回”字形城河在北方城市中独一无二,这也是邓州群众最浓的乡愁。市委已经做出决定,启动古城复兴行动,利用3—5年时间,建点、连线、成面,把“回”字形城河建设成为邓州人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水绿空间、以水绿为基底的历史人文廊道。
这项工程的突破口就是——1948年,中原野战军解放邓县的“突破口”。以“突破口”为突破口,就是要传承革命先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把邓州古城建设,乃至水系连通工作的口子一把撕开,让“八河五渠润邓州,一城水色满城绿”的优美环境,渐次呈现在邓州人的眼前。
解放邓县突破口遗址纪念碑位于邓州市城区英雄广场对面的土城墙上。
1948年1月9日至16日,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以丁叔恒为首的地方武装盘踞邓县县城,凭借城高水深,负隅顽抗。1月15日17时,攻城部队发起总攻,84团3营于16日晨在此率先攻入内城。此役共歼敌11个团、1个直属大队计6900余人,邓县首次解放。毛泽东主席闻讯,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6000余”。
为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邓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处辟为纪念地,并确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邓州中心城区“回”字形内外城河形成于明朝,为北方城市所独有。近年来,因为保护不够,污染严重,水城景观特色不明显,古城墙也因保护不够,大多墙段被毁,历史古迹被破坏。目前市政府已经制订计划,既要对古城风貌修补,也要对生态进行修复,启动古城修复工程。邓州市建置较早,出土文物表明,人类在此定居,距今至少6000多年,文字记载也有4000余年,约公元前21世纪,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周朝初期,邓为晏姓侯国;公元前301年,秦伐韩,取穰,邓为秦地。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汉承秦制,三国时期(220——265年),邓地归魏国。隋开皇3年(583年),置邓州,治穰。隋大业3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武德2年(619年),改南阳郡为邓州。
唐天宝元年(742),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邓州。古邓州城古迹遗址
为了使现代邓州人了解邓州城区古文化的灿烂文明,除已修复的古迹、文化遗迹外,笔者经多年搜集整理和访问尚健在的老城区人,撰写此文,旨在现代的邓州人对古邓州的了解。 邓州市政府公布修缮恢复古城旅游景区工程,能更好的宣传邓州历史文化,让邓州仍铭记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底蕴!你怎么看?
页:
[1]